淨土往生

為什麼需要淨土宗?

念佛要不要選擇時地?

你真的想求生西方嗎?

佛為什麼介紹極樂世界?

臨終做什麼事?

念佛出不出聲?

念佛是逃避現實嗎?

能否帶業往生?

死後往何處去?

如何才能蒙佛接引?

念佛是修行嗎?

求生西方要不要行六度?

該唸「ㄚ」還是「ㄜ」彌陀佛?

為什麼往生西方分九品?

燒往生錢有用嗎?

蓋西方被有用嗎?

可損器官遺體嗎?

念佛與念珠有什麼關係?

為什麼臨終念佛可以往生?

為什麼要拜佛念佛?

有沒有西方世界?

念佛不加南無行嗎?

臨終的現象有何意義?

 

 

 

 為什麼需要淨土宗?

  1. 人生聚散無常,福禍不定。古人常說「生年不滿百,常懷千歲憂。」〈普門品〉也說:「眾生被困厄,無量苦逼身。」放眼看去,紅塵萬丈,到處都是:烽火連天、天災地震、生老病死、恐怖不安、飢寒交迫、爾虞我詐、環境污染、空虛無助…套一句流行的話,人人都會大叫:「我受不了啦」
      苦難的人民,苦難的世界,正需要正確的指引,以及快樂的慰安,而淨土的思想正好可以扮演救人濟世的角色。

  2. 佛教雖然講了一大堆離苦得樂的修行方法,但是眾生希望的是幸福快樂的享受,對各種繁雜、深奧的法門,望之生畏,很難真正地「信受勤奉行」。所以我佛慈悲,常假借善巧方便來接引眾生,亦即所謂的「先以利勾牽」;而「升天的福樂思想」就是其中最常使用的法寶。雖然佛陀反對我們以升天為最後歸趨,但是當時的印度,「升天的思想」是宗教信仰的重要內涵,如果佛陀不配合這種情勢,加以因勢利導,則佛教也很難在印度生根滋長。這是產生淨土思想的重要背景(條件之一)。

  3. 印度人受《奧義書》的影響,所以極思厭棄輸回報應,而一心企求身心的解脫(輸回、解脫的觀念,並非佛教的發明,而是原本存在於印度的東西)。
      如何超越輸回求得解脫呢?佛教雖然主張仰仗自己的努力,然而一向懦弱、自卑,缺乏恆心、毅力的眾生,卻經常感嘆:「自己業障的深重和力量的脆弱」。那該怎麼辦呢?只有仰仗「他力」—借助佛陀的手來拉自己一把。

  4. 「阿彌陀」的意思是:「無量光明和無量壽命。」光明是智慧,壽命即永恆—這些正是眾生所殷切向往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有「光明」才不會沈淪在黑暗的苦海中;才能藉著它將生命之舟,駛向清淨快樂的彼岸。而有了「無量的壽命」,自己辛辛苦苦所開創獲得的一切成果,才能繼續不斷、億載萬年地擁有,否則沒有了壽命,一切儘成過眼雲煙,豈不是太令人灰心絕望?

  5. 在印度成立而展開的淨土思想,雖然到了後代日趨複雜,但是一般說來,它總是能行可行的「易行道」—容易實踐的方法。為什麼呢?因為以憶佛、念佛作為修行要訣,配以發願往生為助緣,適合當今苦難時代的每一位眾生(三根普被)。此起其他的宗派來說,更容易吸引渴望「當生成就」、「佛力加庇保佑」的眾生心。(參見:大乘•《淨土思想論集(一)》第2∼6頁)

  6. 佛教是講因果的,大致說來,它是堅持「自力救濟」,不承認「他力」的。但是缺乏彌陀的淨土思想,佛教的慈悲、圓融就會出現「破洞」,為什麼呢?當有人問你:「窮凶極惡的殺人犯,臨刑之際吟一聲佛號,能不能得救?」根據因果法則,此人只是放下屠刀,如何立地成佛?問題是:你忍心這麼回答?忍心讓有心改過的人抱憾以終嗎?
      所以,念佛求生西方極樂的法門,在亂世中有此需要,因為那是千千萬萬苦難生靈的信心活泉,也是他們唯一的希望所寄。
      你說,佛教怎能缺少淨土法門呢?

回標題

 

 

 

 念佛要不要選擇時地?

  1. 念佛法門的殊勝,其中最適合當代人修持的,就是:「方便」兩字─無論何人,在何時、何地,用什麼樣的方法念(像:出聲或不出聲),都悉聽尊便。(參見:天華.林世敏─《林老師講佛經》第12頁)

  2. 一大早天未亮;或是三更半夜,人人都進入了夢鄉,這時你敲木魚、打引磬,引吭唱念佛號,怎不惹人厭惡?他們因抗議所造的口業,有一半該由你來承當,因為是你製造的惡緣(噪音)所衍生的。再說,大庭廣眾之中,眾目睽睽之下,只見你旁若無人似的,唱念起佛號(可能還是破鑼嗓子,使人不敢恭維),怎不叫人皺起眉頭,渾身不自在?
      誰說念佛不必看時間和地點的?

  3. 「如果念佛能出自真心和誠心:又能注意到是否干擾到別人;如此時時可念,處處可念,就算在廁所也無妨。你嫌廁所髒,佛可不嫌,因為佛號如「摩尼珠」(寶珠)─投入毛坑污水中,污水也不得不清呀!(註:這兒是套用《涅槃經》上的話:「摩尼珠投之濁水,水即為(之)清。」請參見:林世敏─《具葉之香》第169頁<道須通流>)
      有人說:凡是長瘡生癬的、披麻帶孝的、女性逢生理周期的……都不適合念佛。這種論調,對佛是一種侮辱和冒瀆。可別聽這些胡說八道!事實又是如何呢?彌陀慈悲濟世,為了拯救苦難的眾生,他才不管你是生瘡流膿、一身污穢,照樣輕聲柔語安慰你;伸手來愛撫你;甚至蹲下來用唇來吸吮你的瘡、你的膿!
      生病的時候,才需要吃藥是不?彌陀就是大醫王,專門在你身罹重病時,為你醫病施藥的。
      安心地念佛、快樂地念佛,彌陀如皎潔的明月,時時以慈光照你。

回標題

 

 

你真的想求生西方嗎?

  1. 當今佛教界,手持念珠,天天念佛,一心想求生西方世界的佛教徒,不在少數。問題是:往生西方世界少不了信心和願力,信心不堅不能往生;願力不深也不能達到目的。你我忝為念佛人,可曾靜下心來想一想: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想到西方去?

  2. 我曾在春節當天,參加佛教的新春團拜。在簡短的慶祝儀式中,有一位居士上臺說話,記得最後他是這樣祝福大家的:「希望各位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」頓時全場的氣氛十分凝重,個個表情嚴肅。事後就有人竊竊私語,指責說話的人太冒失:竟然在大年初一說這種「不吉利」的話,來觸大家的霉頭。
      大年初一,祝福大家「早日往生」,何來不吉利?人的心裡所以會有疙瘩,乃是念佛之心不夠虔誠,往生之願不夠急切。一語道破,就是:對彌陀的認識不清,對西方並不十分嚮往罷了。

  3. 有些老參手持念珠,竟然可以邊念佛邊罵人,「功力」固是了得,可是這種人真的一心想往生西方嗎?如果真心想求生西方,還會「分心」罵人嗎?

  4. 有一道有趣的試題考考你,不準思考,要馬上回答:假設「西方三聖」現在就站在你面前,即刻要接引你到極樂世界去,你走不走?
      我想許多人都不好意思承認自己「怕死」,因此都會拐個彎對三聖說:「我並非不想去,但得等我回家一趟,向家人道別;把財產處理一下;還有…。」你的回答,理由固然充足,我卻擔心:彌陀會不會等你?

  5. 有些佛教徒罹患重病,住進了醫院,天天唸的是「觀世音」而不是「阿彌陀」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,「觀世音」是救苦救難的菩薩,唸他的名號可以逢凶化吉;至於「阿彌陀」,總是快死的人在唸的嘛,怎可自尋死路呢。
      舉一個實例來作證:
      當年家父得了癌,走進開刀房時,唸的是觀世音;休養期間,唸的也是觀世音。等到病情轉劇,我告訴他:「爸爸,今後請您改唸阿彌陀佛吧!」沒想到父親頓時臉色大變,緊張地抓住我的手問道:「是不是我真的不行了?」我連忙加以否認。但是他還是憂心地說:「要不然你們為什麼要我改唸彌陀?唸彌陀的人不就是快死的人嗎?」
      唉!四十年前,自己學佛境界不夠,對觀音、彌陀的名號妄加分別,徒增家父的困擾,深自慚愧!但這也反映出一般人的執著通病,不也是提倡念佛法門的一個極待破除的難題嗎?(我個人認為:家父當年若一心持名觀世音,也照樣能往生。)

  6. 真心想上西方,除了平日一心念佛,廣行六度之外;更要跟彌陀多溝通,把「彌陀」所象徵的「智慧光明與永恆生命」,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才好。
      舉個例說明:
      歡樂喜慶之時,(譬如:生日派對或結婚喜宴),應該播放像「五會唸佛」一類的梵樂,讓唸佛的喜悅與安寧,很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裡。如此,一旦習以為常,臨命終時的唸佛,不但不會令人覺得陰森恐怖,反而胸中喜樂無限,樂以歡喜捨壽─往生。(這個原理,跟俄國心理學家巴夫洛夫的「交替反應」相通。)
      可惜,佛教家庭過生日,又有幾家「敢」以唸彌陀聖號,來祝福壽星:「無量光、無量壽」的呢?如果說這些人真心的想往生佛國西方,你信不信呢?

回標題

 

 

佛為什麼介紹極樂世界?

  1. 以西方的清淨和人間的污穢,形成強烈的對比,才能使沈迷在酒色財氣的眾生,甘心放下一切,追求更美好、珍貴的淨土。

  2. 在人間學佛,遇到疑難雜症,常常求問無門,因為精通佛法的善知識,原本不多;就算是善知識在你面前,你也可能有眼不識泰山,而失去請益的機會。所以佛陀介紹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的西方,鼓勵我們投考這間佛教大學,在那兒隨時有化禽、化樹在講經說法,並且有觀音、勢至兩位宇宙知名的大教授親自授課,哪怕學行不長進?

  3. 人最怕受凍挨餓─憂其是落後、貧窮與飽受烽火摧殘國家的人們,因此佛陀介紹「思衣得衣」、「思食得食」的西方,讓大家得以「免於匱乏」(這是聯合國宣布的人類四大自由之一),而能安心地修行。

  4. 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愛金銀財寶,「人為財亡」就是人類貪婪的寫照。因此彌陀的世界遍地黃金,處處七寶嚴飾,使人司空見慣,不起貪欲,回復心中一片祥和。

  5. 今日雖然女權高張,但是女性受到社會上種種不公平的待遇,依然是處處可見。因此在西方世界,所有的修行者一律轉成「三十二大人相」(男菩薩相),彌陀曾發誓說:「女人聞我名字,歡喜信受發菩提心,厭惡女身,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,不取正覺。」這並不是佛教歧視女人,而是為了安慰不想繼續「身為女人」的眾生,所作的方便說法:(參見:《學佛百問》第81頁〈佛教輕視女人嗎?〉)

  6. 人類由於傲慢與偏見,所以到處有種族歧視與壓迫,造成無數的流血衝突,也讓無辜的人們沈淪於水深火熱。佛陀告訴我們:淨土中的人都具有三十二相─英挺俊美;又彌陀的第三願說:「國中人天,悉皆金色。」它們的寓意就在:長相與膚色的平等無二,自然能化解許多人為的優越感─加諸在弱勢一方的欺凌與侮辱。(以上2.3.4.項,參見:慧炬•張澄基—《佛學今詮(下)》第九章〈淨土今說〉)

回標題